建立这个博客的初衷就是记录生活和工作,在30+岁的朋友圈已经不适于发表太过感性的言语了,只适合偶尔当当逗逼“表演”一下,更多时候朋友圈甚至都是关闭状态。而这篇文章也是这个博客严格意义上的第一篇关于生活的记录。今年以来自认为转变还是比较大的,其实在3月时就已经想写一篇对于自己心态变化的记录,但是一来拖延症犯了迟迟未能成文,二来彼时就算能够成文,它作为第一篇记录的博文的形式会大于所记录的内容,因此到这个时点才静下来好好回顾一番。
到今天为止,自己于一个月前建立的这个站点的网站样式以及阅读体验、基础的使用体验和内容管理发布方式终于初步成型了,在此之前每次在hugo里生成内容后,是通过SFTP上传到腾讯的云服务器的,在频繁更新网站代码的背景下难免有些麻烦。同时也因为之前网站是部署在Vercel上的,更新内容后只要PUSH到GITHUB就可以自动化部署后体现在前台(现在回想起来,Vercel应该也是用了GITHUB ACTION),导致对于手动更新站点内容的方式比较抵触。
其实从搭建现在这个主题的初始,也在一直寻找合适的自动化部署方式,也因此“误入”了Caddy的坑,结果发现Caddy 2在目前还不支持CaddyFile这种傻瓜方式进行基于WEBHOOK的自动化部署(不过有一说一,CaddyFile对于没什么代码基础的人而言,比NGINX这种怪物友好太多了),遂放弃。再到前两天想起来之前有看到过GITHUB ACTION貌似可以做到自动化部署,因此进行了一番搜索,下文也是对这一过程的记录,以免回头更换云服务器的时候还得重投再找一遍解决方案,主要内容来源于这篇博文,对于GITHUB的理解基于油管的这个阿婆主。
这是正儿八经的第一篇翻译文章,后面如果能坚持下去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系列。可是为什么要翻译?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想更新文章,但是一时半会儿没内容怎么办?那就找文章翻译呗,既能学习外国同行的经验,也能锻炼英文水平,还能丰富博客文章,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在“云”技术越来越完善的当下,各类XaaS(什么PaaS、SaaS、IaaS、DaaS)的产品越来越多,作为设计师相对更容易接触到的应该就是Saas或者Paas类型的产品了,我自己也是Notion用户,所以当时在闲逛Medium的时候看到作者小姐姐写的这篇关于Notion重设计的文章时,认为好多优化方案还是非常棒的。感触比较深的是虽然这只是作者的业余研究案例,但是从设计流程到最终原型的完整度都已经非常完善了,设计流程基本就是设计思维那一套从调研到假设到定义再到原型的方法,原型也基本都是高保真且用GIF进行了呈现。业余案例尚且如此,工作中应该会只会比这更详尽吧。
同时,在前两年做游戏的工作经验中,自己也对于“假设”对于设计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很多时候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设计师没办法获取到一手的用户资料或者事无巨细都事先获得答案,这时候要让自己的设计是有方向的,就必须要先进行假设以主导后续设计,文章中作者对于许多Notion的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是以假设(Hypothesis)为前置再定义出来的,当然可能因为是业余项目的缘故,作者没有进行后续的设计验证。
废话不多说,以下都是正文,不保证翻译的全对,甚至可能错误的地方更多,严复所说的信达雅可太难了。
使用Google Spreadsheet统计PV和UV
30 MAR 2021
21年4月2日:我是沙雕,原来有现成的服务可以使用,不蒜子就提供很好的网站计数服务…而且谷歌表格由于统计周期的问题,只适合用来统计PV统计。
本文基于hugo已接入Google Analytics(下文统称GA)以及能够访问Google Spreadsheet为前提。大部分HUGO主题都已经默认集成了GA,至于怎么访问谷歌表格,你懂得。
创建ManicTime的服务器
27 MAR 2021
关于ManicTime(后文称MT)是什么,在之前的一篇博客里有详细介绍过,自己用了一段时间下来,拖延症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每天的时间安排也变得更加有序了,就想着看看手机端是什么亚子的,结果打开手机直接显示要登陆MT,这哪行,一定要看到APP端的界面才行。